
01 引言:炒股如登山,方向比力气更重要
“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,在犹豫中上涨,在狂欢中死亡。” ——巴菲特
股市里,有人靠运气赚快钱,有人凭技术稳盈利。但真正能穿越牛熊的,永远是少数人。
今天要聊的“波段之星”指标,就像登山时的指南针——它不会替你走路,但能帮你看清方向。散户与机构的差距,不在资金,而在工具与认知。
02 指标核心:三分钟学会“波段之星”的底层逻辑
① VAR2:价格的“重心”
公式:VAR2=(高+低+收盘*2)/4
像称体重,收盘价是关键,高低价是辅助。VAR2是股价的“重心线”,比单纯看收盘价更稳。
② VAR3&VAR4:趋势与波动的“温度计”
VAR3=EMA(VAR2,21) → 长期趋势线VAR4=STD(VAR2,21) → 波动率指标
类似天气预报:VAR3是季节(趋势),VAR4是温差(波动)。波动越大,机会与风险并存。
③ AK&AD1:多空信号的“红绿灯”
AK=EMA(VAR6,2)1.22 → 短期动能线AD1=EMA(AK,2) → 长期动能线
金叉(AK上穿AD1)=红灯转绿灯→买;死叉则反之。信号明确,拒绝模糊。
关键源码片段:
AK:= EMA(VAR6,2)*1.22; AD1:= EMA(AK,2); 买进: IF(CROSS(AK,AD1),58,20);
03 案例解析:用真实热点验证指标威力
案例1:7月科技股爆发,信号提前3天出现!
以某龙头科技股为例:
7月15日:AK上穿AD1,触发“买进”信号(数值58);
7月18日:股价单日暴涨8%,后续两周涨超20%。
复盘:信号出现时成交量同步放大,完美符合“绿角出现→介入”的口诀。
案例2:新能源板块回调,逃顶信号精准预警
某新能源龙头:
7月10日:AK与AD1死叉,指标显示“灰角”;
7月12日:股价见顶回落,两周跌15%。
关键点:死叉后“线性系统向下发散”,果断离场避险。
04 实战应用:我的3次交易,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
第一次:犹豫错过黄金买点
2025年5月,某消费股触发“买进”信号,但因担心“涨太多”未入场,结果错失15%涨幅。教训:信号出现时,犹豫就是亏损的开始。
第二次:死叉后硬扛,亏10%割肉
某医药股死叉后,幻想“政策利好”,结果越套越深。教训:指标是纪律,人性是敌人。
第三次:结合成交量精准出击
某券商股金叉时成交量放大30%,果断买入,持有5天盈利9%。心得:信号+量能共振,胜率翻倍。
05 指标适配:谁该用?谁不该用?
适合人群:
震荡市玩家:指标对趋势转折敏感,震荡行情精准度更高。
短线交易者:信号频繁但需快进快出,适合盯盘时间充裕者。
理性投资者:需严格遵守“绿角买、灰角卖”规则,情绪化者慎用。
不适合场景:
单边牛市/熊市:长期趋势中易频繁止损。
暴躁性格:无法接受短期浮亏者,容易心态崩溃。
06 结尾: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
“投资是认知的变现,工具是认知的延伸。”
波段之星不是神兵利器,但它能帮你把概率天平倾向自己。
下次遇到“绿角出现”,别再问“能不能买”,而是问自己:“我的纪律够不够硬?”
风险提示: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操作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