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- RSI指标:
RSI1:通过计算收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差值的5日加权移动平均,得出相对强弱值。RSI2:类似RSI1,但计算周期为8日。RSI3:计算周期为13日。- 其他指标:
VAR2:根据收盘价在20日价格区间内的位置计算得出。VAR3、VAR4:对VAR2进行移动平均和指数移动平均处理。DMP、DMM:通过对价格波动的计算得出。PDI、MDI、ADX、ADXR:基于上述指标进一步计算得出。- 综合判断条件:
D0:基于RSI1的特定交叉和数值条件。D1:涉及操盘与VAR3的交叉以及其他条件。D2:关于ADX、主跌等的交叉和数值条件。D33:对D1或D2出现的天数进行统计和过滤。D66:D1和D2同时成立的条件。- 最终输出:
XG:综合D33、D66、D0的结果。
RSI计算:以
RSI1为例,首先计算每日收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差值(收盘价 -LC),取其与0的较大值。对上述结果进行5日加权移动平均。
计算收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差值的绝对值的5日加权移动平均。
两者相除乘以100,得到
RSI1。VAR2计算:(收盘价 - 20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) / (20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- 20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) * 100。VAR3、VAR4计算:对
VAR2进行两次加权移动平均和一次指数移动平均处理。DMP、DMM计算:对价格波动(
HD、LD)进行判断,若满足条件则取相应值,否则为0。对结果进行
N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。PDI、MDI计算:将
DMP、DMM分别乘以100除以真实波幅。ADX、ADXR计算:先计算
MDI - PDI的绝对值除以(MDI + PDI)乘以100。对结果进行
M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,得到ADX和ADXR。
- 买入策略:
当
XG为真时,可考虑买入。特别关注
D0、D1、D2各自的条件单独成立或组合成立时,作为买入的参考信号。- 卖出策略:
当指标出现反转信号,如
RSI值过高或趋势指标转向时,考虑卖出。- 持仓策略:
在持仓期间,持续观察指标的变化,若条件依然有利则继续持有;若不利信号增强,可考虑减仓或平仓。
- 多指标印证:单一条件的成立可能不够可靠,多个条件相互印证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。
- 风险控制: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,避免过大的损失或错过获利时机。
- 市场环境:不同的市场行情和板块特点可能影响指标的表现,需要灵活运用。
- 参数调整:指标中的参数(如5、8、13、14、6、20等)是固定设置的,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,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。
- 市场变化: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,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。
- 假信号风险: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买卖信号,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和基本面研究进行综合判断。
- 突发事件影响:重大的公司或行业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,影响指标的准确性。
- 个体差异:不同股票的特性和主力操作风格不同,指标在不同股票上的表现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