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1 引言: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 🌪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”——路易·巴斯德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一只股票横盘许久,突然某天放量拉升,你后知后觉追进去,结果买在山顶;而那些提前埋伏的人,早已笑看浮盈。
其实,主力资金进场从来不是“突然袭击”,而是早有蛛丝马迹。就像古人说的:“风起于青萍之末”,真正的行情启动前,往往已有“暗流涌动”。
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一个被老手悄悄使用的通达信副图指标——主力量先。它不靠玄学,也不靠消息,而是用价格与成交量的微妙关系,帮你提前“听见”主力的脚步声。
如果你也想在主力动手前,就悄悄上车,那这篇文章,值得你认真看完。
02 指标原理:不是“猜”,而是“算”出来的主力动向 🧮
很多人以为看主力资金就是看“大单”“超大单”,但现实是:主力早学会了“化整为零”,用无数小单掩盖真实意图。
“主力量先”指标的聪明之处,就在于它不看表面成交量,而是通过价格结构反推“真实成交意愿”。
简单来说,它做了三件事:
1. 还原真实换手:指标通过 HIGH、LOW、OPEN、CLOSE 四个价格,结合成交量,计算出每一笔成交背后“多空博弈的真实力度”。比如阳线时,它会判断有多少资金是主动买入;阴线时,又会估算有多少是恐慌抛压。
2. 平滑噪音,聚焦趋势:用 EMA(指数移动平均) 对原始数据做平滑处理,避免被单日异常波动干扰。就像给市场装了个“降噪耳机”,只留下主力持续行动的信号。
3. 构建“流量”与“量线”双轨系统:
流量(LLJX):反映短期主力资金的活跃度;
量线(GJJ*10):代表中期资金趋势。当“流量”由负转正,意味着短期资金开始积极介入。
而最关键的选股信号就藏在这里:
介入 := (CROSS(流量, 0) AND C > 短线 AND C > MA(CLOSE,60))
拆解一下这个“黄金三条件”:
CROSS(流量, 0):主力资金由“观望/流出”转为“主动进场”;
C > 短线(8日成本线):股价站上短期成本,说明买方占优;
C > 60日均线:处于中期上升趋势,避免在下跌通道里“接飞刀”。
三个条件同时满足,就像红绿灯全变绿——安全、顺势、有动能。这不是“碰运气”,而是逻辑闭环的实战策略。
📌 小贴士:指标源码中部分关键逻辑已做简化处理,完整版建议在通达信中自行测试验证,避免直接复制使用。
03 指标适配:谁用谁受益? 🎯
这个指标不是万能钥匙,但它特别适合以下两类朋友:
✅ 喜欢“右侧交易”的稳健派:你不想猜底,也不想追高,只愿在趋势明朗、主力确认进场后介入——这正是“主力量先”的强项。
✅ 操作中小盘股或题材股的活跃投资者:这类股票主力控盘度高,资金进出痕迹明显。指标在日线级别表现最佳,尤其适合10亿~200亿市值的个股。
⚠️ 不适合谁?
做超短线打板的朋友(信号有1-2日滞后);
只炒大盘蓝筹或银行股的朋友(主力动作太慢,信号钝化)。
记住:工具要配对人,策略要匹配风格。
04 实战应用:我是怎么用它抓到“机器人概念”那波行情的? 🚀
今年7月,我注意到一只机器人概念股(为避嫌,隐去代码),股价在60日均线上方震荡,但一直没动。
7月18日那天,“主力量先”指标的“流量”线突然从-50拉到+30,且当日收盘价站上8日成本线——三个条件全部满足!
我当天尾盘轻仓介入,设好5%止损。结果三天后,板块爆发,个股连续两根大阳线,一周收益超18%。
关键是什么?我不是靠“感觉”买,而是靠“信号”买。即使第二天没涨,我也知道:主力已经进场,只是时间问题。这种“确定性”,才是散户最缺的底气。
📌 实战建议:
信号出现后,可分批建仓,避免一次性重仓;
配合MACD或KDJ做二次确认,提高胜率;
若3日内股价跌破60日线,果断离场——趋势破了,逻辑就失效。
05 结尾:看见风,不如学会造帆 ⛵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
“主力量先”指标不是魔法棒,但它是一面镜子——照出主力的真实意图,也照出我们自己的交易纪律。
股市没有永远的赢家,但有持续进化的玩家。当你学会用数据代替情绪,用规则代替猜测,你就已经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。
从今天起,别再问“主力在哪”,而是问自己:“我准备好识别主力了吗?”
风已起,帆在手。你,准备好了吗?#炒股干货#通达信指标#主力资金#技术分析#散户逆袭#量价关系
指标内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