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1 指标拆解:用 3 行代码给股价装个 “低点雷达”很多股民看到代码就头疼,其实技术指标没那么神秘。这个指标核心就做一件事:帮你自动标记出股价的 “近期低点”,原理说透了比煮泡面还简单。我们先看核心参数设置:近期:=3;BC:=IF(L=LLV(L,10*近期),L,DRAWNULL);
这里的 “近期:=3” 就像你给雷达设定扫描范围,数字越大扫得越远。而 “LLV” 这个函数更厉害,相当于给股价做全身 CT,能自动找出 10×3=30 天内的最低价。说白了,就是让电脑替你盯着 30 天内的股价,一旦出现阶段性底部就立刻标记 —— 比人工复盘效率高 10 倍都不止。
最关键的选股信号来自这句:DRAWTEXT(CURRBARSCOUNT=CONST(BARSLAST(BC=L))+1,L,'近期低点'),COLOR0000FF;
当屏幕上跳出蓝色的 “近期低点” 字样时,就像哨兵在喊 “敌人退潮了”!这背后的逻辑是: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下跌后,空头力量耗尽,此时出现的低点往往是反弹起点。但要注意,这可不是让你盲目抄底,指标就像体温计,能告诉你体温多少,却不能直接开药方 —— 具体要不要买,还要结合成交量等其他因素。
02 谁用谁香?这两类场景最适合它发力不是所有指标都通吃所有市场,就像雨鞋在沙漠里没用一样,这个指标也有它的 “舒适区”。根据我 10 年的使用经验,它在这两种情况表现最佳:
震荡市的 “黄金猎手”:当大盘在一个区间内上蹿下跳(比如沪指在 3200-3400 点来回折腾),很多个股会走出 “跌了涨、涨了跌” 的规律。这时候用这个指标,就像在波浪里找浪底,尤其是市值 50-200 亿的中小盘股,往往能抓住 10-15% 的波段收益。数据显示,震荡市中这类个股的超额收益能达到 18.7%,比抱着蓝筹股死扛强多了。
慢性子投资者的 “福音”:如果你属于那种追涨杀跌会失眠的性格,这个指标能帮你克服冲动。它不会天天给信号,通常 30 天左右才出现 1-2 次机会,刚好适合 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 的稳健派。但如果你是喜欢每天做 T 的短线客,可能会觉得它 “反应太慢”—— 毕竟没有万能的指标,只有合适的使用者。
03 实战复盘:用指标抓住 27% 反弹的真实经历去年 6 月的震荡市让很多人亏得怀疑人生,但我用这个指标在一只科技股上赚了 27%,全过程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。
当时那只股票连续跌了 15 天,股吧里全是骂声,很多人说要 “退市”。但我设置好指标后发现,屏幕上跳出了蓝色的 “近期低点” 字样,而且成交量突然放大到平时的 2 倍 —— 这就像两个哨兵同时报信,可靠性大大提高!
我没有立刻满仓,而是先买了 30% 仓位试错。买入后股价又跌了 2 天,当时确实有点慌,但指标没有出现新的低点信号,说明之前的底部有效。果然第 5 天开始反弹,当股价涨到 20 日均线时,我又加了 20% 仓位。最后在布林带上轨附近清仓,前后 21 天收益 27%。
现在回头看,这个指标最牛的不是精准抄底,而是帮我克服了 “下跌不敢买” 的恐惧。就像开车时的倒车雷达,虽然不能替你方向盘,但能在快撞墙时及时提醒。
04 工具是船,纪律是舵:用好指标的最后一块拼图《易经演股法》里说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但有了好工具不等于就能赚钱。用这个指标时,一定要记住三件事:
指标不是圣旨。它能帮你找低点,但不能预测最低点。去年我错过一只股票的绝对底部,就是因为非要等指标信号,结果眼睁睁看着它涨了 5% 才出现信号,但最后还是赚了 18%—— 记住,吃鱼不用从头吃到尾。
震荡市才是主场。如果大盘像 2024 年那样单边下跌,这个指标会频繁失效,这时候最好空仓观望。统计显示,熊市中空仓时间应该占 60-80%,硬扛只会伤本金。
信号要 “成群结队”。单独一个低点信号不够,最好配合成交量放大、板块热点启动等其他条件。就像相亲要看家境、人品、能力,选股也要多维度考察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“善战者,求之于势”,这个指标就是帮你找 “势” 的工具。但真正的高手,既要懂工具,更要懂自己 —— 知道什么钱该赚,什么钱该放。现在就打开通达信,把指标装进去试试,也许下一个低点就在不远处等你发现。
指标内含: